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国医名师资讯】生当为人杰 悬壶为济世

时间:2025-04-03 17:47:24 来源: 评论:0 点击:

 焦裕禄精神:亿万国人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

 张培轩思想:国医大师中华英才和形象大使

国家功勋华人楷模
  

过去,河南兰考作为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而闻名遐迩。几十年来,焦裕禄精神一度成为亿万国人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党员干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今天,兰考中医学界也出现了一位当代杰出人物中医名家、国医大师张培轩。他勤于钻研,敢攀中医高峰。用精湛的医术创造了中医治疗的多个奇迹,是全国中医人的典范和楷模。

张培轩自幼酷爱祖国中医学,擅长中药治疗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心梗绞痛、脑梗偏瘫、各种癌瘤等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多种慢性疑难病。曾任兰考县中医院糖尿病专科主任,现任河南培轩健康管理机构创始人。    

2024两会期间央视主持人杨晋采访国医名师张培轩

曾被卫生部授予“健康使者”,被河南仲景医药研究院授予“河南名医”,被河南电视台授予“诚信医疗单位”。张培轩的名字载入《中华英才》、《人民公仆》、《人民代表报》、《中国科学家年鉴》、《奋进中国》、《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世界优秀人才大典》等报刊典籍。         

先后被《人民公仆》、《世界优秀人才大典》、《当代世界名医经典》、《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中国国情报告》、《中国人物志》和人民日报出版的《大地之子》报道,并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中医名医”的称号。     

在第五届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荣获全国中医领域唯一的“健康形象大使”;2023年创办河南培轩健康管理机构,2024年被国家卫健委等单位授予“国医大师”称号。

岁月如歌,斗转星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时尚的结合之间,张培轩为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作出自己不懈的努力,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深刻内涵。

德贤传家久 悬壶济世长

少年时期的张培轩志向远大

         我叫张培轩,1952年6月出生于豫东平原一个中医世家。我的医学家世渊源可上溯到明清时期。祖祖辈辈都以积善为本。我的爷爷名字叫张济善,彼时经营的“济善堂药铺”远近闻名。我从小受祖辈影响,耳濡目染,酷爱中医,从小就立志一定要成为中国顶级的中医高手,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并奋斗终身。

青年时期的张培轩意气风发

       在父辈的熏陶下,我小的时候 每天不是背诵《药性赋》就是背诵《汤头歌诀》,从小到大,没有别的爱好,唯有读书。一生与医书相伴,精心打造书香世家。          

       1969年,我初中毕业时,后脑勺长了一个小疮,疼得不敢扭脖子,按自家老医书中说的“是疮不是疮,神授卫生汤”进行处理。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抓3剂中药,只吃2剂就完全好了。

       从那时起,我对中医的兴趣与喜爱就一发不可收拾。自己医好自己病的经历,更坚定了我继承祖辈家训,将学习传承中医药文化为毕生的追求,将精通中医、悬壶济世作为自己人生的目标的信心和决心。

 
中年时期的张培轩功成名就

       诗书传家久,研读成自然。

       几十年来,我养成了每天读书的习惯。基本上每天坚持自觉学习,一日不读书,吃饭都觉没有味道。读书学习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如果白天没时间看书,夜里也要看到半夜。每天早起晚睡,见缝插针地学习中医,在医书的海洋里翺游。至今,我家里已经收藏了上万卷古今医著。

今天的张培轩闻名天下
 

       “假如我是一个病人,我有病求医求药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几十年的从业经历中,每每遇到病人,我就在内心深处问自己,用这种心情对待每一个病人。我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专治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高血脂致心脑血管病(心梗脑梗)、初中期癌瘤、高血压、腰突40余年,治愈患者数万人,受到患者的广泛赞誉。

为自己培医德  为患者送福祉
 

       在我看来,医生的主要职责就是给病人治病,解除痛苦,恢复身体健康,一定要把病人当自己,当亲人。我还经常教育子女:当医生“要医德第一,病人健康第一,有医术没有医德的医生不是好医生,不把病人当亲人的医生也不是好医生!“做人诚实守信第一,人格尊严第一,没有诚实守信,就没有人格尊严”。

       我至今都不会忘记,图书出版前夕,为了尽快将书稿交付给出版社。我整整半年180天没有下楼,一天伏案改稿审稿10个小时以上。因为长期工作缺少运动,下肢浮肿,无法行走,是被家人抬着下楼的。很多人说我用半条命换来了一本书。很多人不理解我我历尽千辛万苦编写此书目的何在?

        我的回答是:一、守正创新,传播中医瑰宝,传承中医药文化,以实际行动光大华夏民族中医药文化的伟大复兴,是一个中医人的责任和使命。二是把让我“死而复生”的国家专利+药食同源的《培轩长寿血必康》全文载入书中。记载摘录如下:“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除消渴症的中草药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为了解决患者吞咽比较困难、治疗疗程周期长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既能益气生津、活血通络,又服用方便、疗程短的由威灵仙、桔梗、泽泻、猪胰粉、白术……等15种中药材与鲜苦瓜配制而成的一种治疗消渴症的药物组合物,力争帮助更多的中华儿女治未病远离死亡。”       

       几十年来,我把药王孙思邈《大医精诚》理念视为中医医德的最高规范,保持一个中医恻隐之心,不贪名利,视患如己,救患如亲,设身处地为病患和亲属考虑。多年来,坚持我做自己所说,说自己所做。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在我的影响下,我的儿女都走上了中医之路,相继从河南中医学院大学本科毕业。我还常教育自己的子女:当医生是救人生命的,不能利用自己的医术谋私利敲诈患者钱财,对小病患者能少花钱治病的决不能给病人滥开高价药,给小病号病情不重的患者开高价药就是以医谋私,敲诈病人的表现。当医生就要为患者造福,决不能为私利坑害敲诈患者!

       张培轩女儿张金凤受父亲酷爱中医、毕生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的凌云壮志所感召,也逐步成长为中医药行业的专家,目前已成为当地某医院的业务骨干。

著书传中医  制药延人寿
 

       为了让国人通过学习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医智慧,减少医疗开支,减少治疗的痛苦,降低医疗的风险。我几乎倾尽自己一生积累,把自己从医50多年的临床经验,编写并出版一部大型中医巨著《万病诊疗中医药顾问》,并印刷1万本,赠送给五湖四海的中医爱好者及支持中医传承发展的各界朋友,以供大家参考探讨。

       作为一个中医人,让患者少得病,晚得病,以更低的成本治好疾病,通过提前预防达到远离疾病,拥有健康的目的是我的追求。我的中医观点是:人与血管同寿,血净百病消。只要血管干净,人人都可以轻松活过百岁。

仁心医者制丹方  有缘患者享福音 

        本人不但用中医中药专治糖尿病心脑病40余年,还能空中诊疗被大医院判死刑的各种疑难病,可以做到不见病人、根据家属能描述出病人的目前症状就能给病人开方治好。

一副中药将被知名医院判死刑的患者陈志华起死回生

       龙年春天,被上海某知名医院判处“死刑”的患者陈志义,因心肺肾衰竭,严重昏迷不醒,病人家属被医生劝离院回家准备后事并三次接到《病危通知书》。病人家属在生死攸关时刻向国医名师张培轩求救。在聆听患者家属描述的详细症状后,张培轩思考片刻,马上开出中药方剂,通过微信发给患者家属。患者服三剂后身体随机出现转机,后连续服用20多剂中药,基本康复出院。患者家属专门给国家卫健委写信,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弘扬和传播。        

2024年7月2日国医大师张培轩授徒拜师仪式

       由于本人掌握了中医中药的规律,所以我研发的药食同源“长寿血必康”防治心脑血管病效果极其显著。不仅能避免放支架搭桥,又能代替天天煎药的麻烦;其打通血管堵塞的神奇疗效,被同行和新闻媒体称之为拯救人类心脑血管堵塞病的大救星。  

厚积薄发成果丰  锦旗背后故事多
 

 

        作为一个中医,我觉得自己存在的的意义就是让全国数以亿计的高血脂致心脑血管病人结缘我称之为“心脑血管保护神”——“培轩长寿血必康”,为自己的健康长寿保驾护航。

        在医院工作期间,我几乎天天看到这样情形:因为长期饮食和生活习惯的问题,导致身体出现各种疾病,等上了手术台,甚至通过放疗、化疗来医治时,大多数人的结局都是钱花费了不少,而健康却一去不复返。 

        “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自己毕生的努力和贡献。有生之年,让更多国人治未病远离心脑血管病,即使得病亦能减少因心脑血管堵塞引起的猝死率和致残率,轻轻松松活百岁,健健康康寿天年。”这就是我的人生追求。

大师成果多显著 主流媒体频发声
 

2024年第5期《中华英才》杂志刊发张培轩的报道

2024年3月8日《人民代表报》第24版刊发张培轩的专题报道

张培轩接受《华夏英才》栏目采访  时长约15分钟

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影响力时代》栏目采访张培轩 大约10分钟

张培轩出席《世纪大采风》中医品牌人物盛典 大约7分钟

张培轩在第95届中国国医节上接受表彰并发言 约12分钟

张培轩出席第五届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全国首届龙虎山中医擂台赛交流大会在赣举行

培轩健康管理公司简介

张培轩荣获2024世界艺术典范人物视频

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影响力时代》栏目主持人吴昊对张培轩的寄语

培轩传世作 张氏血必康

2024年9月在北京中医药产业联盟闭门研修会上的发言

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关注张大师名片二维码,获取更多资讯!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