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西安定(今子长)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明确指出,在以坚决的民族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总任务之下,党的战略方针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猛烈扩大红军”。为贯彻该战略方针并展开行动部署,红一方面军先后进行了东征和西征,同时准备南下迎接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受张国焘分裂主义思想影响,红四方面军第一时间并未北上,而是南下四川。在中共中央和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人的耐心说服和斗争下,张国焘被迫同意北上。1936年7月1日,红二、红六军团到达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5日,红二、红六军团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与由红四方面军划归的第32军合编组成红军第二方面军,并决定立即共同北上,前往西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此时,国内形势也有新变化。1936年6月,国民党广东地方实力派陈济棠和广西地方实力派李宗仁、白崇禧等,不满于蒋介石的排斥异己和对日妥协政策,遂发动“两广事变”,联合通电反蒋,并宣布“北上抗日”,组成联军,出兵湖南。为平息事变,蒋介石将原来布置在西北地区“剿共”的胡宗南主力部队调往湖南。这样一来,甘南地区敌人兵力空虚,有利于红军三大主力在西北地区集结。于是,在甘孜会师后,中共中央西北局指挥红二、红四方面军相继北上,挺进甘肃,向红一方面军西征部队靠拢。
中共中央在讨论红军会师地点时,周恩来向毛泽东建议“放在会宁为好”。会宁素有“陇秦锁钥”之称,是陇东重镇和交通枢纽。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必须经过会宁。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既占领了枢纽地区,又掌握了战略主动权。这一主张得到毛泽东的赞同,他指着地图说:“会宁,好地名啊!红军会师,中国安宁……”就这样,红军会宁会师的决心最终下定。
胜利攻克会宁城
“两广事变”平息后,国民党军陆续向西(安)兰(州)大道中、西段和甘南地区集中。胡宗南部4个师另1个旅兼程北进,企图隔断红军会合的通道。为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中共中央于1936年9月中旬对三个方面军的具体行动作出部署,重点是红四方面军控制西兰大道,力避胡宗南部切断红一、红四方面军的联系,同时保证在三大主力会师后,占领宁夏,巩固和扩大西北抗日局面,进而出兵绥远,推动全国抗战的实现。
9月30日,按照部署,驻扎在宁夏同心城附近的红一方面军十五军团直属骑兵团组成特别支队,昼夜兼程于10月2日凌晨潜至会宁城下。清晨5时许,会宁守敌丝毫没有察觉,还像往常一样打开了城门。团指挥员一声令下,骑兵团跃马扬刀从西门和北门冲入城内,敌军被吓得惊慌失措。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红军毙敌数人,俘虏敌军3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顺利占领会宁城。
3日,驻定西的国民党新编第1军第11旅旅长刘宝堂率两个团进行反扑,企图夺回会宁城。红一军团第1、第2师火速赶到会宁,会同会宁城内的红十五军团第73师与敌军展开激烈战斗。战至5日,敌人全线溃退,刘宝堂携残兵逃往定西。至此,我军肃清会宁城外围敌人,牢牢控制了会宁城,使其成为会师的中心地。
攻克会宁城后,红一方面军指战员欢欣鼓舞,都为即将同红二、红四方面军的战友会师而振奋。当地群众积极购买棉布棉花,动手赶制棉服,以便在会师之日赠送给克服万难远道而来的红军将士。
三军会师笑开颜
10月9日,红军总部和红四方面军直属纵队等部先后抵达会宁县城。10日黄昏时分,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县城文庙大成殿内举行庆祝会师联欢大会。会场布置得简单朴素,门板临时搭起的主席台上,并排摆放着两张桌子,主席台上方的红布横幅写着“庆祝红军会师联欢会”9个大字。20000余名红军战士和群众一起坐在大成殿外的广场上欢庆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场面蔚为壮观。大会由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主持,徐向前总指挥首先作重要讲话。朱德总司令宣读了中央当日发来的《中央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掌声、欢呼声如潮水般汹涌而起,把欢庆会师的气氛推向高潮。而后,朱德阐述了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并在最后说道:“团结是至关重要的,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加强全体红军的团结,才能克服一切困难,才能取得革命事业的胜利……”随后,红一方面军将准备好的慰问品——毛衣、鞋袜、手套等赠送给红四方面军的战友,双方含泪握手、互相拥抱,处处洋溢着亲密团结的动人情景。
红二方面军得到红一、四方面军会师的消息后,心情十分激动,“奔向会宁,与一、四方面军会师”成为当时行军战斗的动员令。22日,红二方面军全部抵达会宁东北的将台堡,顺利实现与红一方面军的会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向全世界宣告了伟大长征的胜利。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打破了蒋介石妄图消灭红军的迷梦,为中国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增添了新的生力军,极大推动了正在蓬勃发展的抗日救亡运动,从此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印祺 孙善康)